如何学习战略管理学?
学习战略管理学,既需要认识概念框架、了解理论观点、掌握实用技术,又必须熟悉案例分析方法,以便从他人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中,汲取有价值的营养。
学习目标的实现,从选择一本具有选择价值的,并且适合自己学习的教科书开始。
“磨刀”、“砍柴”两不误
学习战略管理学,应该做到“磨刀”、“砍柴”两不误。先把刀磨好,然后再去砍柴。有好刀,才能砍好柴。古语说得好:磨刀不误砍柴功。
这里的“磨刀”,是指掌握战略管理学的概念、理论与方法,而“砍柴”,是指开展战略管理实践(包括案例分析)。
毫无疑问,战略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。大多数学习者追求的目标是“学以致用”,希望尽善、尽美、尽快地解决自己实际工作或职业前程中的问题。但是,有一点需要说明,这就是在学习中,不能以“应用”为理,忽视概念与理论;不能以不习惯、不喜欢概念与理论的抽象和理性为由,而打起退堂鼓。
有一位教授,多次到北京知名高校在外地举办的“研究生课程进修班”讲学。班里的学员绝大多数为在职行政干部和教学、科研人员。教授发现,这些在职学员,普遍不喜欢概念和理论。一遇到对概念和理论理解的难度,有人就会说“我们是企业”、“我们是机关人员”、“我们是教学、科研管理人员”,“学概念、学理论没用”。每听到这样的说法,教授就会“义正严辞”。后来,干脆在讲学的开场白中“把丑话说在先”。他的回答是:
第一,作为一门学科的知识,是由概念和理论为构成的逻辑体系。不明白其中的道理,不理解其中的逻辑,何谈“应用”?!
第二,你上的是“研究生”课。不是听领导作报告、不是听广播、不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。
有人看到管理学科的教科书中有许多“故事”——案例,就强调“案例好,应该多讲案例”。案例对于管理学科当然重要!但是案例的分析,必须以一定的概念、理论和方法为工具。要不然,从案例的故事中看到的只能是“故事”而已。
“不积跬步,无以致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”(《荀子·劝学》)脚踏实地,一步一个脚印,沿着“概念 _ 理论 _ 应用”的路子走下去!
× 概念 – 要点 Ø
案例分析,必须以一定的概念、理论和方法为工具。要不然,从案例的故事中看到的只能是“故事”而已。 |
1.3-2 “边干边学”——发现案例的价值
“知者行之始,行者知之成。”(明·王守仁《传习录》)
“学者贵于行之,而不贵于知之。”(宋·司马光《答孔文仲司户书》)
“磨刀”是“知”的过程,“砍柴”是“行”的活动。“磨刀”是为了“砍柴”。“知”的目的达到之后,就要开始“行”的实践。
然而,众所周知,从“知”到“行”的转变,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。教学实践表明,通过分析、研究他人的直接经验,了解发生在一些组织中的“故事”,可以大大提高理性知识向感性技能转化的效率。这意味着,案例分析应该成为学习战略管理学,以及其他管理类课程的重要环节。
案例分析,是一种可称为“learning-by-doing”(“边干边学”)的学习方法。以所学的概念、理论和方法为工具,剖析个人、组织或其他主体的成败得失、行为方式、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,从中一定可以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,可资借鉴、学习或利用。正所谓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!
1.3-3 尽享清新、充实与时尚——如何利用本书
学习战略管理学,还需要一本好教材。
为了满足读者朋友的需要,我们花费了大量心血,打造了这本书。希望用清新、明快、亮丽的语言外壳,承载着充实、丰硕、时尚的思想内容,把战略管理学的基本概念、理论知识、应用技术和典型案例奉献给各位读者。
我们不能“王婆卖瓜”,夸自己编著的教材就是读者朋友心目中理想的“好教材”,但是,可以向大家保证,如果你选择了本书,一定会有物超所值的发现。
首先,本书的语言力求简洁、明快,读来有轻松、愉快之感。
其次,本书的体例参照了国外教科书的风格,追求清楚、醒目、易读的效果,有利于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,进而提高学习效率。
第三,本书的内容充实、时尚。充实的内容,使读者可以通过本书,就能够全方位接触到战略管理学各领域的知识与技能。时尚性表明,作者在吸收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。
|